重重叠叠上瑶台下一句_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来源:高考复读 发布时间:2018-10-29 点击:
【www.dsms123.com--高考复读】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高考jrs直播-手机版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jrs直播-手机版与提高有所帮助。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出自宋代苏轼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着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以上《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全诗全文翻译全文赏析及作者出处》有高考学习网小编收集整理,更多古诗词全文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请查看高考学习网语文古诗词频道。
推荐文章
- 2018年海南高考录取通知书|2015年海南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 【2017年蚌埠本科大学有哪些】2017年蚌埠本科大学有哪些
- [2018天津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2015年天津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7分数线_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7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
- 二本什么时候录取结束_河南省二本录取结束,三本录取工作于3日开始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分数线】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
- [四川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下来]2015年四川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自主招生]2017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 重庆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2015年重庆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 [2017年阜阳本科大学有哪些]2017年阜阳本科大学有哪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