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点击: 2018-11-01
第六届“新学校”论坛于2015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由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办,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2000余名教育届人士参加。“新学校”论坛秉承“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不断创新中,持续展示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杰出改革成果。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作题为《危机的学校与繁荣的教育》的“新学校行动研究”主旨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微博)教授崔永元将对话三位北京十一学校课堂中走出的教育家,分别是语文学科首席教师、特级教师史建筑、英语学科主任、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侯敏华、数学高端课程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委员潘国双三位专家教师;百度投资总监杨柳、中国权威策划人、影评人谭飞、磨盘网络创始人兼CEO刁伟东和建筑业企业家谭双剑发表有关教育发展思考的主题演讲并对话校长;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校长、上海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朱乃楣校长、重庆市字水中学王毅校长等十二位中小学(微博)校长分别作教育实践分享;上海教育杂志社副总编沈祖芸、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韩杰梅及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李斌分别主持并作演讲点评。
第六届“新学校”论坛希望从研究教育变革与实践出发,探寻教育智慧的缘起,破解“新学校”密码,探寻“新学校”改革路径,展示学校风采,关注经验分享,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期有更多的学校走向“新未来”。
论坛进行过程中,参会的教育同仁们认真聆听分享,热烈参与互动,积极发起对话。“新学校”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基础教育界同仁分享改革成果,借鉴创新经验,启迪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
参加此次论坛分享的校长有: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
沈阳市第五中学校长金巍松
临沂市第九中学校长伊永贵
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
重庆市字水中学校长王毅
上海普陀区浔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校长武佳红
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校长孟杰
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校长李鹰
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校长严铁军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张永梅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
“新学校行动研究”背景
2007年1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兰蕙公寓一间小会议室里,由李希贵校长主持,30多位校长共同参与的“新学校行动研究”应运而生,这一计划最初来自李希贵校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一五”课题,2006年开始启动,意在组建一个研究组织,它的目标是把一般意义上的优质学校变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新学校”,始终贯彻“把你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转化成我们的行动”的宗旨。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微博)关注的升学率,领导和同行眼中的教育质量。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我们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新学校”!
“新学校行动研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组织,有其自身的逻辑、运转规律。对“新学校”自身规律的认识,使它得以超越一般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经验性认识。对学校“问题”的专业性了解和定位,是改进学校“问题”的前提。而这一切都与“新学校”的建设密不可分。
为了追寻理想中的“新学校”,从2007年1月6日这天起直到今天,参与实验的学校从几十所增加到上千所。
这几年来,“新学校行动研究”一直坚持寻找和梳理学校存在的真正问题,探究问题根源,以一种带有建设性的研究立场和态度,围绕校长、教师、课程、文化、管理等领域,缕清各个问题产生的内在或外在根源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建设“新学校”(理想学校)之道。
“新学校行动研究”一直在寻找和借鉴各种最新的研究诊断工具,一直坚持从课程的层面推进学校整体的变革。一直坚持成果分享和集体行动,汇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研究的心得。
全国“新学校论坛”作为“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要载体,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正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交流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国教育同仁通过分享与交流,提取理想学校的基因,破解新学校的密码,构建新学校的模型,探索如何建设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高考jrs直播-手机版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http://m.dsms123.com/gk/179150/